老谭居然真的亦未寝。
林深时带着十几个乡民来的时候,老谭家的灯还亮着,老谭本人正坐在桌前,专心致志地做木雕。
林深时眼尖,虽然隔得有些远,那个木雕也还未成型,但已经能看出来是个婷婷少女的模样。
老谭见他们来了,默不作声地收起木雕,看向林深时,等待他说话。
林深时早就熟悉他沉默寡言的样子,已经不再像最开始的时候感觉尴尬,直接笑道:“老谭,你还没睡,那可太好了。”
“帮忙烧一下水泥粉怎样?放心,银钱加量。”
说起来,老谭好银钱那可是在全辛黎县都挺出名的。别的木匠都是免费帮大家做工,只要自己也能有粮食吃,偏偏老谭他除了最开始的陶罐是免费给崔家乡做的,后来每次都要乡民们用银钱来买。再加上他是乡里唯一的烧窑人,他烧出来的陶锅陶器青铜农具啥的更贵,基本要好几家一起才能凑足银钱来买。乡民们不知道说过他多少次,但甚至,有时候即使他吃不饱也不愿意把它们换成粮食,一定要银钱。
乡民们觉得他这人还挺奇怪。在辛黎县基本是大家一起吃大锅饭,顶多以物换物,而银钱除了偶尔去邻县,基本上用不到。大家真不知道老谭要这么多银钱干什么。
林深时也不知道,但不妨碍他遵守老谭的规矩。
老谭闻言,也没多说什么,直接在窑炉前坐下,开始起火。
今天子衿和崔晋去河对岸帮乡民们生产水泥生粉去了,眼下大概率已经在乡里睡下。林深时抬头瞅了眼,他带来的十几个乡民有一些似乎对烧窑很感兴趣,正围在老谭身边仔细看,偶尔还问两句。而老谭虽然回答都很简短,倒是基本有问必答。
剩下的几个乡民则在一旁互相低声聊天儿。
林深时看看这边又看看那边,忽然觉得有点孤独。
就算是他现在很得民心,并且很亲民,也到底和大家有些距离,没有太多真正的共同语言。偏偏唯二能聊会天的子衿和崔晋也不在身边……
哎。
林深时想起自己在现代普普通通度过约莫二十年,一直母胎单身,如今穿来这边,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到现代,如果不能回去,不知道能不能在这里找到一个灵魂伴侣……
他倒是比较开放,不太注重性别、年龄或者其他,唯独需要灵魂碰撞。
林深时无意识地胡思乱想了会儿,回过神来忍不住在心中自嘲一笑。都什么时候了,居然搁这想这些“儿女情长”。
最可气的是根本没有对象可以想。
“大人,老谭问,大约要烧到什么程度啊?”
林深时立刻宛如惊醒,回忆了一下,老谭烧陶较多,基本在一千摄氏度左右,偶尔温度更高能烧出瓷来。而水泥生粉基本需要一千四百摄氏度的高温才能烧出更好的熟料。
林深时皱了皱眉,道:“老谭,要比你烧出瓷器的温度再高些。”
老谭立刻开始尽全力让窑炉内温度升高。他旁边的几人也忙前忙后打下手,连一旁闲聊的几人也闲不住了,走过去帮忙。
林深时等了不少时间,都有些困倦,忍不住开始打盹。忽然听到乡民们高呼:“大人!大人!这就是水泥了吧?颜色和您当初拿出来的粉好像!甚至还要深一些,是深灰色。”
林深时吃了一惊,瞌睡瞬间没了,急忙上前。
众人已经把水泥的熟料冷却好并拿出来了,成色虽然还不如林深时在空间兑换的,但已经能明显看出是水泥了!
“好好好!”
林深时真没想到第一次就能搞出这样的成果,高兴得都有些睡不着觉,连忙说:“接下来再把这些熟料磨成粉就行了。咱们明天就把这些粉让乡亲们测试一下,看看怎么样!”
乡民们更是睡不着,都有些兴奋,闻言马上开始磨粉。
林深时看他们有的拿青铜器努力拍打,有的在拿石头砸,“啧”了一声,回空间兑换了石磨图纸,直接交给老谭。
“我记得其他乡里都有石匠,”林深时淡淡道,“这是石磨,可以把很多东西磨成粉。以后如果想做米粉豆粉,也能用它。”
说着,他又拿出一块银子,也没管多大“面额”,亲手放在老谭手上,笑道:“今日多亏了老谭才能造出水泥。您这么晚了还开窑,实在是辛苦了。这是今日的银钱,您收下。以后还有的是麻烦您,不过请放心,到时候也不会缺了您的银子。”
老谭看到石磨图纸时只是多看了两眼,便收了起来。这会儿收到银子,双手居然忍不住颤抖起来。
甚至毫不夸张地说,抖得林深时差点以为老谭得了帕金森()
老谭的嘴唇也有些颤抖,他蠕动了几下嘴巴,似乎想说些什么,最后只声音沙哑,连连说道:“多谢大人。”
林深时还是头一次如此直面老谭的“爱财”。他有些吃惊,也想不到老谭究竟为什么得到银钱会如此激动。
最后大家成功搞出来十几斤水泥粉,从老谭家出来的时候,天已经蒙蒙亮了。
此时林深时早已经困得不行,乡民们居然一个比一个精神,一边小心翼翼地捧着水泥宛如捧着稀世之宝,一边叽叽喳喳地兴奋交谈着。
林深时听了一耳朵,大家基本在讨论有了水泥以后要做什么,不由得一笑,转身进了空间。
直接躺床上补会儿觉。
好在有空间,不然他真的要累死了。
第二天乡民们看到大家熬夜制成的水泥,一下子全县都轰动了,炸开了锅似的,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讨论水泥的事情。乡民们也愈发有干劲,纷纷抢着去锤石灰石、粘土和矿渣的混合物。
这会儿老谭一个人烧水泥生粉肯定忙不过来了,便有一些乡民竟然也造起来窑炉,请老谭去指点指点,然后大家一起烧水泥。
石匠们也把石磨造了不少出来,大家一开始还担心自己不会用,后来发现这玩意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体力,越用越顺手,飞速将烧成的水泥熟料磨成粉末状。
等大家磨出来大量的水泥粉,甚至都不用林深时提醒,乡民们就自发地把它们放进最干燥通风的仓库里,并且在仓库的屋顶上铺了好几层的茅草,就担心下雨会淋湿水泥……
那可就太糟心了!
辛黎速度一如既往,甚至比以往更快,毕竟这次有十六个乡的乡民参与进来。大家花了半个月多一些,赶在八月中旬末,足足制出来三千多公斤的水泥粉,甚至大家还计划着要继续去挖矿找石灰石来制。
林深时听说后人都傻了。
他都担心大家能不能在保质期内用完……一般来说水泥保质期就五六个月来着。
他赶紧和各位里正讨论建水泥房的事情。前八乡需要在梯田旁住,后七乡养猪,以后还要养鸡,更是需要牢固些的房子,第九乡也希望能过得更好,于是这下十六乡的里正都一致同意。
他们回去都和乡里乡民们商议了一下。乡民们听说这些水泥居然是用来建房子,还听说水泥屋顶会坚固得多,很难再漏雨水,都欣喜若狂,急忙询问怎么做。
林深时没咋和里正们说水泥房要怎么做,里正们一时也说不清楚。乡民们急得抓心挠肺,居然一合计,直接一起去了林深时的屋前。
林深时好不容易一觉睡饱,喊上子衿准备出门看看乡里情况,结果一出门,看到一望无际的人群……
林深时:?
不是,这,发生甚么事了!?
林深时没反应过来,关上门,拉着子衿又回了屋,然后再度开门——
我勒个豆,不是幻觉?
乡民们一齐紧紧盯着林深时,虽然人多,居然安安静静的,没有一丝嘈杂。
说实话,有点渗人。
他干笑了一声,高声问道:“乡亲们,来找我是有什么问题吗?”
乡民们居然颇有默契,齐声喊道:“请大人教我们造水泥房!”
林深时对辛黎百姓从来有求必应,更别提乡亲们都求到门前来了。他立刻让子衿拿来昨晚就临摹好的水泥房设计图,急匆匆带着乡民们离开。
子衿遥遥望去,郎君虽然身材有些纤瘦,还只穿着粗布衣,背影却异常挺拔屹立,让人心安,令人神往。
但林深时在辛黎顺风顺水了快两个月,终于遭遇了滑铁卢。
众所周知,林深时在现代只是个普通的大学生,虽然学的是工科,但是是计算机,在古代完全没用。他对造房更是一窍不通。如今虽然查了无数资料,手上也有详细的设计图,虽然将水泥和砂子混合造出来适合打地基的普通混凝土,又做了一些水泥板和水泥砖,却始终做不成房子的雏形,反而浪费了一些水泥。
林深时急得额头冒汗,又深感挫败。没有哪一刻让他这样清楚地感受到自己只是纸上谈兵,没有太多用处。
他定了定神,向乡民们抱歉一笑,正要准备再试一次,忽然一个乡民出声道:“大人莫急,我好像有点看懂了,要不让我试试?”
“我也好像懂了,其实好像就是换了个材料造房子,是不是按照我们茅草屋差不多的方法就行?”
“对对对,还有顶梁柱那里我也懂了。大人,您其实是角度没找好,让我们来试试吧?”
林深时见他们跃跃欲试,便退开让他们去做,只偶尔提示一下水泥砖如何砌成墙等等。
果然术业有专攻,乡民们在造房上经验更加丰富,这会面对没见过的水泥房,虽然动作有些生疏,到底很快就合力完成了。
等过了一天水泥完全硬化,大家再来参观这座房子,发现它格外坚固,都忍不住啧啧赞叹。
真是好有安全感的一座房子,再也不用担心屋顶漏雨了。
林深时也松了一口气,还好大家造房经验丰富。
乡民们听到他的感慨,有人笑道:“咱们确实会造房哩!毕竟经常发大水,基本年年都要造新房子!”
众人哈哈大笑,空气里弥漫着愉快的气息。
林深时听着却有些不是滋味。
乡民们过得太苦了。
他看着面前的水泥房,有些可惜。
要是有铁矿就好了,铁能炼钢,水泥房中加上钢筋,会更稳固。
另外造桥如果有钢筋混凝土,也能更加坚固。
可惜……
正想着,忽然有人跑来,气喘吁吁:“大人!大人!我们刚刚挖铜矿,好像挖到了铁矿石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