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……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……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”
林深时从未想过,自己有一天也能体会这样的场景。
他带着子衿,在崔里正家吃过年夜饭,刚出门准备消消食,就被崔家乡的乡民们围拢起来,争先恐后地邀请去他们家里吃饭。
甚至为了“争”林深时,吵得脸红脖子粗,差点上手打起来。
林深时:吃惊.jpg
不是哥们,你们乡民间的关系不是一直都极好吗?!
林深时无奈,只好做个端水大师,每家都去了趟,主要是拜年和给孩子们一些红包,然后尝了点菜色意思意思。
毕竟他真的吃饱了啊啊。
也不敢再多饮酒——他上次宿醉后头疼就不用提了,后来听子衿说他醉后的一些“壮举”,差点尴尬得想要撞墙。
第二天大年初一,第二个乡,陆家乡听说昨夜里崔家乡的事情,合计一番,干脆合起伙来,各出一些粮食和菜品,邀请林深时吃了三餐。
辛黎如今与尺县交流愈发频繁,也学了不少菜色出来,再也不是曾经的美食荒漠了。林深时赴宴之时,看到满桌的蜜汁叉烧、白切鸡、煲仔饭、腐皮烧肉、客家酿豆腐、白灼虾等等等等,忍不住咽了咽口水,食指大动。
他在现代本身就是闽南人,看到这些经典粤菜,哪里还忍得住?!
不过林深时到底还顾忌着自己“县令大人”的身份,没有过于狼吞虎咽,直到发现——
可能因为他一贯亲民没啥架子(尤其是发过酒疯以后),现在又是过年,乡民们好不容易能逮顿好吃的,竟完全不和他客气,还没一会大家就差点把菜炫完了。
还没啃两口肉的林深时:……
林深时清醒地认识到“狼多肉少”的现状,默默抛弃了自己的形象包袱,手下筷子开始加速,赶紧抢菜,而后埋头苦吃。
这一路就吃到了程家乡。
八天里,林深时每天都带着子衿在乡民们家里蹭吃蹭喝,每天都酒足饭饱,且吃了睡,睡了吃,分外满足。
林深时几乎把所有粤菜都尝了个遍,唯独没遇到最经典的肠粉,想来是大景朝还没有这东西,馋得不行。这小吃做起来简单,辛黎如今又恰好有充足的米粉和肉,以及一些野鸡蛋,还在尺县搞到了一些生蚝制成的蚝油,简直万事俱备。
整个辛黎都听说过林深时曾经在山中给大家烧土豆炖肉的事情,这会听说县令大人要在程家乡搞什么新鲜的小食,许多人都前来围观。尤其是河对岸的乡民们,现在他们过河方便得不得了,一大早就走上辛黎大桥,火急火燎地跑来程家乡。
林深时见来得人较多,便着意多搞些肠粉。他在现代经常自制肠粉,对自己的手艺还是颇为自信,保证现场所有人吃到都觉得美味。
首先得配置粉浆。今年收获的晚稻是林深时在空间兑换的优质水稻,大米的品质自然极好。他将这些大米仔细淘洗干净,用清水泡上一段时间,眼看着米粒个个泡得长大了一圈,便开始用石磨将它们磨成鲜米浆。
因为量较多,林深时一个人还真有些手忙脚乱。乡民们见他似乎有些忙不过来,赶紧上前帮忙。
十几个人同时发力,很快就把足量的米浆磨好了。
林深时用纱布把渣粒过滤掉,把沥下来的浓稠的米浆搅拌均匀,在一旁放好,让它静置醒会儿面。
同时,开始制作调料汁。
一般的调料汁就是烧热油锅,倒进姜葱蒜末加蚝油生抽进行爆炒。如今没有生抽,林深时担心不够香,便将泡开的香菇切成丁,也放进去一同炒,再把泡香菇的水也倒进去,盖上锅盖,减少灶里的柴火,用小火煮开。
整个动作一气呵成,乡民们甚至还没完全反应过来,已经听到锅里咕嘟咕嘟的声音了。
有人使劲吸了吸厨房里的味道,惊叹道:“好香啊,明明才吃过早饭,感觉又饿了。”
还有人有些猴急:“大人大人,快要煮好了吧,俺们是不是就喝这个汤?”
林深时不由得有些好笑:“别急,还早着呢。”
很快,调料汁已经彻底熬成,林深时将它们倒进一个个不小的陶杯里,放在一旁冷却备用。
这时恰才的米浆已经醒好了。林深时分多次缓缓加入少量清水搅拌,仔细查看,估摸着差不多了才停下。
这会儿没有铁盘子,林深时便在木盘上刷一层油,再舀了适量粉浆放在其上,又卧了个野鸡蛋进去,与粉浆搅匀,再切碎一些瘦肉,撒上肉沫。
锅里煮上水,将木盘卡在锅上,开蒸!
正在这时,便听到一道笑声:“大人,我来晚了!”
林深时扭头看去,原来是曲正先。他正拎着一个麻袋,笑眯眯走上前来,将袋子打开。
林深时瞅了眼,好家伙,居然是一堆虾子!
“不晚不晚,这虾子来得正好!”林深时急忙喊大家帮忙,一起去虾线,剥出虾仁,然后另起一锅开始蒸虾仁。
与此同时,肠粉已然开始起大泡,林深时赶紧拿起备好的刮板,将肠粉刮起放进盘子里。
不过一会儿,头一锅虾仁也出炉了,林深时将虾仁放进肠粉,裹成大肠状,再从中间对半切开,而后淋上调料汁,肠粉就做好了。
“这就是肠粉?看起来就好吃。”曲正先说完,也不知道什么是客气,首先用筷子夹起品尝。
入口首先是浓鲜的酱汁混合着Q弹而不粘牙的粉皮,因为是木盘蒸的,除了浓郁的大米香味,细品还有丝丝木质的清香,继续咬下去,还有些醇香而鲜嫩的鸡蛋和肉沫,最后是一口弹牙的虾仁。一块小小的肠粉,每一层都是新的鲜香美味,格外令人满足。
曲正先尝了一口,继续马不停蹄第二口、第三口,吃得都没来得及抬头。
林深时看着他的吃相,久违地颇为感慨……
果然只有不顾形象才能狠狠享受美味对吧!
乡民们见曲正先吃得欢,早就馋得不行,赶紧一拥而上……哦,还没来得及拥挤,剩下几块肠粉就已经被前面几个乡民抢光了。
众人纷纷怒目而视,抢到的几人见状连忙塞入嘴里,而后一个接一个瞪大眼睛,忙不迭喊道:“真好吃!太好吃了!”
林深时赶紧安抚大家:“还有很多米浆,能做不少肠粉,大家尝尝鲜就好,尽量都吃到。实在不行,这肠粉怎么做大家都看到了,自己回家做也一样好吃!”
说着,便将剩下的米浆和调料汁分给众人。如今每家每户都有铁锅,完全可以同时开工。林深时让大家亲手蒸起,时不时看看各家蒸得如何,很快就让大部分来看他的人都尝到了肠粉的味道。
肠粉本就是现代闽南特产小吃,辛黎又处于大景的闽州东南,辛黎人自然一下子爱上了肠粉,竟是家家户户都赶忙做起来。于是接下来几天,林深时去河对岸吃流水席,简直餐餐都有肠粉,差点没给他吃腻了。
吃完整整十六天的流水席,林深时与大家渡过元宵夜回来,去空间洗澡前,下意识看了眼腹部。
猛然发现。
完了,他好不容易有的一块腹肌……已经变得若隐若现,危在旦夕了!
上元时节,梁都的夜里也是极为热闹,一派灯火通明。
景宁帝站在宫中的高台上,袖手眺望远方。邓福毕恭毕敬地站在他身后,不敢打扰。
“邓福。”谢枕冕看着远方,“你看,这万家灯火美吗?”
邓福顺着他的目光看去。大景朝上元节有提着灯笼上街的传统,此时众人游街,自然人人提着灯。从远处看去,正如无数的星星在闪烁游曳,分外繁华宁和。
邓福看到这万家灯火,心情也跟着松快起来,便道:“美,美极了!这是陛下治理有方,才能让天下太平,国泰民安!”
这话是他打心底里认为的。
大景自景宁帝登基以来,一扫先帝留下的满地鸡毛……八年来,大景是眼看着愈来愈好,各地的叛乱也渐渐平息,百姓安居乐业,实在是真正的盛世。
谢枕冕闻言只笑了笑,掀袍坐下,问道:“工部炼钢进度如何了?”
“陛下,您放心。工部尚书和郎中大人带着工部众人,连过年都在加班加点,直到今日,已经将钢制武器基本制作完成,不日就能送往前线,助大将军一臂之力!”
“嗯。”谢枕冕阖眼听着,淡淡吩咐,“让他们年后记得将炼钢用在农具上。若还有一个黎民吃不饱饭,就算不得什么国泰民安。”
“陛下圣明!”
邓福称颂毕,就见谢枕冕又从袖里拿出一颗土豆和一根玉米递给他。
甚至还沾着点土。
邓福:?
邓福接过,满脑袋问号:“陛下,这是……?”
“这是土豆,这是玉米。今日那富商说他进贡的作物是辛黎特产,亩产量极高,可缓解粮食不足,富国利民。来年你先开辟一块地,带着些人在京城试种,如果有效,便推广至全国罢。”
“是。”
“说起辛黎……”,谢枕冕想起半年前琼林宴上的场景,不由得笑了笑。
“林探花去辛黎也有半年了吧,不知可有发挥什么‘状元作用’?”